
旅游局工作報告
- 更新時間:2021-03-04 16:20:55
-
工作報告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旅游局工作報告》,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旅游局工作報告第1篇
本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工作,無論是從“一二三六”的區域發展布局,還是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工作匯報,多次指示(批示)要求,包括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關心支持,特別是近期區委九屆七次全會上和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開發整合水西莊、鈴鐺閣、呂祖堂等歷史人文旅游資源,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我區特色產業;并作為全區十項重點工作列入臺帳。使我們做文化旅游的工作人員既感到振奮鼓舞,也感到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一、 我區旅游資源及現狀
我區位于天津城區西北部,總面積21.3平方公里,總人口56.16萬人(戶籍人口),其中回族44603人。百姓以“三岔河口”為龍頭,隨北運河、子牙河、南運河三河五岸而居。區內跨河橋梁24座。紅橋區名即是根據界內古老的大紅橋,而于1956年定名的。
紅橋區作為天津最古老的城區,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別是具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概括起來可以稱為“天津的四大發祥地”即:
1、紅橋區是天津城市的發祥地
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燕王朱棣率軍渡“直沽”(今北大關附近)南下直取滄州得勝。后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在“直沽”設衛筑城,并賜名“天津”,并在當年渡河之處建“龍飛渡蹕”牌樓以示紀念。南、北運河與子牙河交匯于三岔河口,這一區域是天津人最早聚居的地方。“紅橋”一詞的得名,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年間建成的大紅橋,至今已有270年的歷史。幾經重建,飽經滄桑,紅橋之名沿用至今。
2、紅橋區是天津近代工業的發祥地
清朝中葉以后,南運河北大關以北的河北大街三條石地區,民族工業在這里誕生,第一家手工作坊秦記鐵鋪的產品暢銷華北各地。至抗戰前夕,這里已擁有工廠和手工作坊近300家,為天津民族工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由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名的三條石歷史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天津民族工業發展的遺物,見證了中國近代民族鑄鐵、機械制造發展的歷史。
3、紅橋區是天津近代商業的發祥地
元、明、清以來,作為溝通南北物資交流的中心——三岔河口地區,商業逐步繁盛。大胡同、估衣街、鍋店街、侯家后一帶逐步形成繁華的商貿集散地。清朝時,北門外、估衣街、針市街、河北大街等地區最為繁華。謙祥益、瑞蚨祥等綢緞莊比肩而立;一些特色名牌專營店,如同升號的泥人張彩塑等譽隆津門;“津門三絕”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兒炸糕以及全國最早的近代郵政代辦機構——華洋書信館和天津最早接辦外國銀行華賬房的銀號——洽源銀號,都是在這一帶誕生和發展的,對天津早期城市的商業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4、紅橋區是天津近代教育的發祥地
由稽古寺而為的稽古書院,是天津廢廟興學的先例。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嚴修創辦的蒙養園,是為學前教育之先河,繼開私人辦學及天津第一所女子學堂之先聲。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學——天津府官立中學堂,天津最早的師范學校——天河師范學堂,天津設立最早的官立小學,以及全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皆出自紅橋。
此外,紅橋還曾是天津高雅文化的中心,主要以興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聞名全國的私家園林——水西莊為代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天津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歷史發展狀況,已成為天津乃至全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紅橋還是歷史名人輩出之地,象義和團著名首領曹福田、張德成、林黑兒;近代著名教育家嚴修,著名橋梁學專家茅以升,著名回族武術家曹金藻,著名民間藝術家張明山(泥人張)、魏元泰(風箏魏)、劉鳳鳴(刻磚劉)以及我們黨優秀的共產黨員張太雷、于方舟、馬駿、安幸生、劉清揚等,都曾在這里留下了歷史。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塑造城區品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
截至目前,我區現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近十年來已被拆除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文化旅游現有資源具體名稱如下:
現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
呂祖堂義和團紀念館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1)清真大寺
(2)義和團紅燈照黃連圣母停船場
(3)天津西站主樓
(4)謙祥益綢緞莊舊址
(5)瑞蚨祥慶記棉布店舊址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1)三條石福聚興機器廠舊址
(2)北洋大學堂舊址
(3)清真南大寺
(4)曾公祠舊址(復建中)
(5)天津府官立中學堂舊址 (鈴鐺閣中學)
(北門東窯洼炮臺遺址)
近十年來已被拆除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1)估衣街
(2)中共天津市委四分會三條石支部舊址
(3)近代教育家嚴修(字范孫)故居
(4)泥人張作坊舊址
(5)刻磚劉故居
另外,還有各類文物資源40余處,以及可移動的記錄歷史沿革的石碑,包括清真古教碑、懷慶會館碑、山西會館碑、稽古書院碑、隆昌海貨店匾等十幾塊。
寺廟:
觀音寺、慈惠寺、板橋寺、稽古寺;九天廟、真武廟、藥王廟;甘露庵、育德庵;放生院、福壽宮、文昌閣、天清觀、老君堂、丙德林等53座。
祠堂:
王公祠、曾公祠、聶公祠、烈女祠等10座。
會館:
山西會館、江西會館、懷慶會館、閩粵會館、天津總商會會館等7座。
教堂:
天主教西于莊教堂、仁愛修女院、慈仁堂孤兒院;基督教西沽教堂。
園林:
水西莊
故居名宅:
嚴修故居、余叔巖故居、時子周故居、劉鳳鳴故居;“振德黃家”舊宅、正興德穆家等10處。
水路碼頭:
芥園碼頭、北大關碼頭、大紅橋碼頭等。
書院學堂:
輔仁書院、稽古書院、北洋西學堂、天津府官立中學堂、保姆講習所、蒙養園等。
歷代名人:
查日乾、崔旭、梅成棟、嚴修、劉清揚、張明山、高凌雯等15位。
名街名巷、名廠名店、名事名物,不勝枚舉。
“八大祥”、“八大張”、“八大成”、“八大家”等名人名物名店,雖已物是人非,甚至煙云消散,但他們的輝煌,仍是市井坊間人們借以數典炫耀的流行談資。
二、 總體發展規劃及中遠期發展的基本思路
去年底,通過了我區《城市空間發展規劃》,紅橋區定性為要逐步建設成為天津中心城區對外水路陸路交通樞紐、市級商務中心之一、商品集散中心、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旅游發展區、自然人文景觀豐富的生態宜居城區。
區位優勢:地處當前改革開發前沿陣地
紅橋區地處天津中心城區的西北角,是天津實施“西進戰略”的主要通道,是津京冀經濟圈中距XX、河北廊坊最近的中心城區之一,處于津京冀聯合發展的最優位置;同時,紅橋區距離海河中央商務區約6公里、距離機場約18公里、距離濱海新區約50公里,能夠有效借助城區各方面的條件,凸顯特殊的區域優勢。
交通優勢:多種交通設施匯集
天津西站是XX、河北城際鐵路進津門戶,將是集高鐵、客運專線、普鐵、長途、軌道交通、公交等交通方式為一體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交通:已有的地鐵一號線,以及規劃的四、六、八號線。快速路:西北半環、西縱、北橫。內河旅游航道:子牙河、北運河、南運河。
生態環境優勢:紅橋區自然環境清新優美,三河五岸更是不可多得的優勢資源。
商貿優勢:傳統商貿特色突出,個體商業交易活躍
大胡同小百貨批發商貿市場等已經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集散地。
用地優勢:中心城區難得的未高密度開發的地區
紅橋區有大面積平房區等亟待更新改造的地區,未來將進一步推進成片拆遷改造。相比中心城其他五區,紅橋區拆遷成本較低、可拆遷改造地區連綿成片,而且天津中心城區很難再找到像西站和子牙河以北近 2 平方公里可作為商務副中心進行大容量開發建設的用地。紅橋區必將成為未來天津中心城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構筑北方經濟中心、拓展中央商務區的首選之地。
歷史文化優勢: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特色鮮明。
紅橋歷史文化悠久,是天津的發祥地,不僅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還是天津市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集聚區。
根據我區《城市空間發展規劃》總體布局和要求,結合以上各層面優勢的分析,我區將形成“三軸三區”的歷史文化發展結構和“三帶四區”的旅游發展布局。分別是:
“三軸三區”的歷史文化發展結構
三軸:
歷史文化軸——北運河地區
現代文化軸——子牙河地區
生態宜居文化軸——南運河地區
三區:
水西莊文化集聚區
三岔河口文化集聚區
宗教文化集聚區
“三帶四區”的旅游發展布局
三帶:
子牙河現代都市文化旅游帶
北運河歷史文化旅游帶
南運河自然生態休閑旅游帶
四區:
水西莊地區——民俗、歷史文化旅游區
紅橋文園地區——現代科技、文化旅游區
大豐路地區——宗教特色商貿旅游區
大胡同地區——三岔河口商貿旅游區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旅游工作,把旅游工作做為區里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來認識定位和推動,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是保護環境、節能降耗的綠色產業,是擴大內需、擴大就業的強區富民產業,是宣傳紅橋、提升我區知名度的形象產業,是增進友誼、促進和諧的友好產業,起著重要的推動、帶動和輻射作用,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
具體講我們將堅持文旅結合,突出特色,加快發展旅游業,我們將緊密圍繞“一二三六”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建設,立足于紅橋歷史文化的特質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緊緊依靠我區歷史文化資源的優勢,本著文旅結合、突出特色的原則,著力在編制好一個科學實際操作性強的旅游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圍繞“一個主題”、打造“四大”旅游板塊、加快“六個”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上下功夫,不斷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為壯大區域經濟儲備后勁。
著力編制好一部紅橋區旅游中長期發展計劃:
編制符合區情具有一定操作性和前瞻性的中長期旅游發展規劃。積極與上海同濟城市規劃研究院和天津市規劃設計院合作,盡快拿出初步方案,充分聽取有關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意見,共同研究、論證我區旅游事業發展目標,為領導決策和旅游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著力圍繞一個主題即:“天津尋根在紅橋”。
著力打造四大主題板塊:
一是津衛搖籃板塊。
該板塊已被列為我市“近代中國看天津”十二個旅游主題板塊之一。四至為:北至子牙河,南至南運河,XX金剛橋,西至河北大街。
游:主要突出以“歷史人文民俗游”為重點,以現有的窯洼炮臺遺址、福聚興機器廠舊址、黃蓮圣母停船處、老北開渡口遺址、百年老街估衣街、天津衛三宗寶之一的鈴鐺閣和目前天津最古老的橋---大紅橋等歷史文化遺存為基礎,以借助海河的綜合開發改造,正在實施的天津近代工業和城市歷史博物館、思源廣場、“龍飛渡蹕”、“曾國藩祠堂”、企業家會所主題公園、“天津之眼”摩天輪等一大批新景觀、景點的建設為依托,努力把這一板塊打造成為我市第一聚客碼頭,成為廣大游客充分感受天津厚重人文民俗資源的特點景區。
購:40萬平方米大型公建群落——“歡樂港”中,易買得超市和綜合購物廣場是各層次游客購物的理想場所。
娛:“天津之眼”摩天輪是世界最大的輪轉娛樂設施,可以極目天津市區美景,必將成為中外游客的必游之地;沿河主題酒吧群是青年人夜生活的首選;天津近代工業和城市歷史博物館下思源廣場上可以承辦大型文藝演出活動。
食:綜合購物廣場中的萬國小吃廊和各類飯店、寫字樓中的酒家、飯莊,可以讓游客盡享中華美食。
住:法國品牌依必斯經濟型飯店、泰達超白金五星級飯店和五星級寫字樓等設施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
行:規劃建設可停留1000輛汽車的超大型地下停車場和完備的公交系統,將極大地方便游客旅行。
二是民族宗教文化游板塊。
該板塊要突出我區獨具的“民族、宗教風情”。
(一)西域民族風情區
游:以天津清真大寺為中心,以清真南寺和紅橋清真大寺為兩翼,充分展示伊斯蘭教宗教精髓,獨特的建筑魅力,深邃的歷史遺跡,神秘的宗教傳說和歷代流傳下來的精美書法作品。打造天津唯一的極具伊斯蘭民族風格的“民族風情旅游景區”。
購:建設伊斯蘭風情街,匯集埃及、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伊斯蘭國家不同地域風格的民族工業品,使其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伊斯蘭民族工業品集散地。
娛:以民族文化宮為依托,搭建伊斯蘭歌舞演出舞臺,展示伊斯蘭民族風情歌舞表演,讓游客近距離欣賞伊斯蘭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食:復建耳朵眼清真大飯店和民族飯莊,打造清真菜系美食基地,清真大餐與小吃并舉,一饗游客。
住:建設民族大飯店,添補伊斯蘭旅游飯店空白,改變天津不能接待伊斯蘭游客的局面。
行:規劃停車場和公交專線,方便游客進出。
(二)道教觀光區
游:呂祖堂,是目前天津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道觀。我們將計劃努力在恢復其原貌,重塑老子等上清太清玉清像、藥王像和王重陽等北五祖像的基礎上,力爭在庭院內多增加旅游看點,努力營造一個全新的、自成一體的道教活動中心和旅游景點。
購:旅游紀念品、道家用品、道家典籍、圖書、養生用品、原藥、成藥、草藥、茶葉及飲用品等,是游客購物主攻方向。
娛:道家音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成體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組建道教“仙家樂”演奏演唱團,為游客演出,可以使游客直沐道家遺風。
食:道家提倡養生,是養生學的鼻祖。以養生菜為賣點,開辦藥膳“純陽酒家”(“純陽”乃呂洞賓道號“純陽真人”,亦稱“呂純陽”),必將成為金字招牌,也添補了餐飲業的一大空白。
住:以經濟型酒店和青年旅社為主,規劃周邊住宿業,解決游客和信眾的過夜問題。
行:規劃停車場和公交專線,方便游客進出。
三是水域自然風光旅游板塊。
水是紅橋的根,也是紅橋的魂。紅橋因河而生,因河而興。紅橋振興要緊緊依靠運河,抓住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契機,實現經濟騰飛。
運河是紅橋旅游的一大賣點。南運河(長7.3公里)、北運河(長6公里)環抱紅橋,子牙河(長6.25公里)穿區而過, 33.1公里長的水岸線構成紅橋獨有的親水美景,該板塊主要是以突出“自然風光游”為重點,充分依靠我區“三河五岸”獨特地理優勢和生態環境,努力打造水上旅游精品線路和三條生態走廊。
利用目前我區北運河沿岸的西沽公園、桃花園、桃詩園、北洋園等自然風光,和正在恢復重建的水西莊,也可與上游北辰區、武清區的部分景點連為一體,打造水上自然風光游精品線路。
南運河,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一時期對大運河的保護和開發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這為我們今后打造南運河旅游精品線提供了機遇。
子牙河據說由姜子牙垂釣而得名,我們將以海河開發改造向上游延伸為契機,以兩岸現有的生態資源和濱河公園、引灤公園、平津戰役紀念館等景點為基礎,著力搞好沿岸景觀規劃設計和建設,積極開辟水上運動和娛樂項目,為游客提供生態優美的休閑旅游區。
總之,今后我們將深入研發和利用這三條河的資源,著力打造三條綠色生態走廊,充分做足水文章,促進紅橋旅游經濟的發展。
四是商貿購物休閑旅游板塊。
該板塊主要以商務游為特點,借助和發揮大胡同商貿城和未來西站交通商務中心輻射聚集效應,按照“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進一步規劃完善該區域內商旅購物功能,改善和健全交通、住宿、餐飲、娛樂、會展功能,適時組建地區管委會,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努力在硬件規劃建設上適應旅游業的發展,成為集購物、娛樂、餐飲、休閑為一體的旅游景區。
在全力打造四大旅游板塊的同時,近期,我們還將突出加快推進以下六個重點旅游項目建設:
一是復建中華名園水西莊。
這是我區近一時期重點打造旅游項目的頭號工程,眾所周知水西莊是天津高雅文化的代表,是天津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象征。“水西莊項目”已列入市發改委“十一五”規劃和現代服務業規劃中“現代服務業十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中;同時列為市旅游局“十大水體旅游板塊”之一。目前,我們正在加快完善水西莊項目規劃,積極挖掘和整合歷史文脈,全力搞好項目招商,力爭使改項目成為天津旅游規劃中的第一項目,成為天津人文旅游最耀眼的月亮,成為我區旅游業的龍頭和區域的標志項目和形象名片。
二是加快福聚興機器廠舊址的落架大修。
三條石歷史博物館所屬的福聚興機器廠舊址,始建于1926年,占地面積3.17平方米,建筑面積476.92平方米。是我市目前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近代民族工業遺產。1990年市文化局撥專款整體維修后,經整理的《福聚興機器廠舊址復原陳列》于1991年向社會開放。1997年福聚興機器廠舊址被紅橋區政府批準為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國家不可移動文物,該舊址載入2002年版的《中國文物地圖集》,已申報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9月經全市海選,被評為“天津市十大不可移動文物”
依據國家《文物保護法》和《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福聚興機器廠舊址現狀,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修舊如舊”,對福聚興機器廠舊址進行落架大修,并“保存原來的建筑形制、保存原來的建筑結構、保存原來的建筑材料、保存原來的工藝技術”。進行了落架大修,落架大修方案已經市文物局批準,現正在進行回遷和復原方案的論證和批準,預計今年5月前搬遷完畢。
福聚興機器廠舊址維修工程,是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工業文明的重要舉措,對于我區保護及開發文化旅游資源、提升歷史文化品位、促進我區文化和旅游事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都具有特殊意義。我們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與時俱進,立意創新,把福聚興機器廠舊址落架大修工程做實、做好。
三是積極爭取義和團紀念館—呂祖堂二期工程。
呂祖堂,始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主要建筑有山門、前殿(呂祖殿)、大殿(三清殿)、東配殿(藥王殿)、西配殿(五仙堂),是目前天津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道觀。在恢復其原貌,重塑老子等上清太清玉清像和藥王像、北五祖像的基礎上,增建“呂祖詩詞碑廊”、“呂祖故事浮雕”等,既是尊重歷史,又可填補天津宗教道教空白,傳繼中國傳統文化。著力開發呂祖堂的歷史、文化、宗教潛力,抓住道教文化在天津開發較弱的契機,組建天津道教協會、道教研究會、道教“仙家樂”演奏演唱團,研究道教歷史、文化、功法、教宗教義、道教音樂、道教飲食、道教養生、乃至中醫中藥等,以教會友,浸潤道教文化精華,使呂祖堂成為天津道教文化活動中心。借助品牌效應,營造一個全新的、自成一體的旅游產品,必將成為具有中華民族宗教情結游客的好去處。
呂祖堂二期工程,通過部分恢復呂祖堂周邊歷史環境,將義和團紀念館從呂祖堂內遷出,即可增加和完善義和團紀念館的展示功能,又可以恢復呂祖堂的道教文化功能。最終建成呂祖堂義和團紀念館旅游景區。目前經多方協商,市住宅集團已同意將6000平方米地無償交予義和團紀念館使用。現正在與市文物局制定恢復原貌方案,待國家文物局批準后施工建設。
四是盡快啟動建設“龍飛渡蹕”。
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 “靖內難”,起兵南下,即歷史上有名的“燕王掃北”。在正碼頭(《天津縣志》記載:“三岔河口以西之正碼頭”)順利渡過南運河,一路濟滄州、打濟南、攻陷南京,奪得王位,因之賜名天津,意為“天子車駕渡河之處”。并在“北門外百米處設‘龍飛渡蹕’牌坊”。“龍飛渡蹕”牌坊至清中葉后便從方志中消逝。
為強化“津衛搖籃”板塊的歷史厚重感,喚起天津人的地緣認同感和外地人對天津歷史的認識,計劃在金華橋北東側建“天子津渡”主題公園,復建“龍飛渡蹕”牌坊,立“天子津渡”紀念碑碑一通。“天子津渡”、“正碼頭”等歷史遺跡,在申報文物保護后,各立遺址碑,供游客觀覽。
五是復建天津衛三宗寶之一的鈴鐺閣。
鈴鐺閣原為海會寺中的藏書樓,海會寺后更名稽古寺、稽古書院。它代表了天津人重文重教的傳統。“鈴鐺千尋藏貝葉,鼓樓十里吼蒲牢,尺五接天高。”是晚清詩人對鈴鐺閣與鼓樓遙相互應的真實寫照,同時也點出鈴鐺閣的功用,是文化繁盛之地。天津是新政時期北方廢除科舉制,提倡新式教育的推動中心。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學堂”建于此,后陸續更名為“天津府中學堂”、“省立天津中學堂”、“直隸省立第一中學堂”等。這里曾是傳播新文化和天津歷次革命運動的陣地。著名的“五四”運動領導人馬千里曾任該校校長;中共天津地委創始人之一、革命烈士于方舟和安興生等畢業于此校。一二九運動中,該校建立“民先隊”大批學生奔赴敵后根據地,為中國反侵略戰爭和解放戰爭做出了貢獻。綜合各方意見:比照近期重修的黃鶴樓形制,復建鈴鐺閣,將區圖書館遷至于此,恢復其“藏書樓”的功用。使其于形于內,全面復原。保留極富天津近代建筑風格的現鈴鐺閣中學禮堂,另辟為“天津近代教育發展史博物館”。陳列閣史沿革、校史沿革和天津近代教育發展的歷史,展示改革開放以來天津教育的成就。
適時啟動千佛寺的復建工作。
六是全力打造伊斯蘭風情街。
紅橋區聚集了民族宗教的眾多資源,是紅橋區旅游產品結構中的核心產品之一。以天津清真大寺為中心,以清真南寺和清真新寺為兩翼,以民族文化宮為依托,以民族大飯店和伊斯蘭風情街為聚客碼頭,打造集行、住、游、食、購、娛為一體,天津唯一的極具伊斯蘭民族風格的A級旅游景區。讓游客近距離了解伊斯蘭民族,領略伊斯蘭民族文化,欣賞伊斯蘭精美工藝品,享受伊斯蘭美食,感受伊斯蘭風情。
西域民族風情區規劃設施隸屬多個部門,須理順體制,建立統一的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協調一致,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旅游局工作報告第2篇
20____年是世博旅游年,也是我市旅游業大發展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旅__業以創先爭優活動為不竭動力,緊緊圍繞“對接世博、融入世博、共享世博、服務世博”的要求,遠謀規劃,近抓市場,外樹形象,內促提升,旅游業發展成果喜人,預計全年旅游接待人次將突破1500萬人次,旅游收入將超過150億元,比上年均增長30%以上。
1、貫徹落實全市旅游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旅游業發展機制。
一是研究起草《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在充分調研、充分聽取旅__業、相關區鎮及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對旅游業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總體布局、發展重點等進行了深刻剖析和全面部署。市政府明確每年1億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為旅游業新一輪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和物質基礎。
二是有序推進《昆山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按照“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要求,廣開言路,借助外腦,有序推進《昆山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修編和“____”旅游專項規劃的制訂工作,目前,《昆山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成果已征求各相關區鎮、部門意見并呈報市委、市政府,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定位更明晰、思路更開闊、措施更科學。
三是研究制定《昆山旅游業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億元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和操作規程,力求以“統籌安排,相對集中,突出重點,扶優扶強”為原則,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對旅游業發展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2、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旅游產品結構。
居大旅游項目引進和建設力度,積極構建多元化、復合型產品格局。
一是重點建設迎世博專項改造項目。周莊環鎮水上游、南湖休閑片區、陽澄湖拓展基地等9個“迎世博專項建設改造項目”在世博開幕前全面完工,總投資9110萬元,為景區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二是推進旅游項目庫建設。20____年,我市共實施16個重點旅游項目,總投資額52.4億元,今年完成投資額15.1億元,創歷史新高。錦溪旅游服務中心、環巴城湖景觀工程、淀山湖沿湖景觀大道等項目有序推進。
三是加快鄉村旅游開發進度。星期九農莊被省旅游局評定為首批四鄉村旅游點和“江蘇精品鄉村旅游點”,千燈金谷農莊、海峽兩岸花博園、淀山湖夢萊茵帆船俱樂部等一批鄉村旅游項目加緊建設,昆山旅游新看點、新亮點不斷涌現。與此同時,康佳、中青旅、汪氏蜂蜜等央企和實力型企業先后進入昆山,進一步提升了昆山旅游產品的整體層級。
3、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進一步提升昆山旅游影響力。
以上海為重心,長三角為重點,圍繞“世博在上海、休閑到昆山”的主題,掀起新一輪宣傳攻勢。在央視一套、二套、四套、東方衛視、東森衛視發布昆山旅游形象宣傳廣告;在長三角動車組半月刊讀物《旅客報》和蘇州《城市商報》共刊發近100期深度推介專版;在攜程網、同程網、驢媽媽等網絡媒體開設專題報道;在滬寧高速雙向車道樹立高炮廣告,在上海地鐵1號、2號、3號、5號、9號線發布內包車廣告,在人民廣場等主要樞紐站點設立大幅PDF;在世博園重要場館發放近20萬份昆山旅游宣傳資料,在上海《地鐵快線》、《上海旅游通訊指南》、《上海旅游地圖》、《上海世博園導覽圖》等發布形象宣傳廣告。同時,緊扣世博主題,以重大活動強化聚焦效應。作為一個縣級城市參與舉辦上海世博會昆山“友誼日”活動并取得圓滿成功;以“相聚昆山、喝彩世博”為主題,成功舉辦20____中國昆山國際文化旅游節;周莊國際旅游節將舞臺搭進世博園區,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水鄉民俗文化;配合相關部門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會昆山、周莊案例、“昆山主題周”和“網上世博”等展示活動,多角度、多層次、多手段推介昆山城市形象,昆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4、搶抓世博旅游年契機,進一步拓展旅游市場。
穩步實施“立足華東,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市場營銷戰略,不斷開拓客源市場。開通昆山“世博直通車”,為市民和游客開辟觀世博“綠色通道”,累計發送游客超過5。3萬人。精心推出9條“世博之旅昆山精品線路”,赴南京、揚州、寧波、湖州等地進行業內推介,推動緊密的客源合作。與臺灣觀光協會、香港旅游業議會建立合作機制,實施昆臺旅游雙向交流計劃。以赴韓參加友城活動為契機,組織景區(點)開展昆山旅游宣傳推廣活動,引起熱烈反響。各旅游企業主動出擊,積極拓展地接業務。周莊、錦溪和千燈以入圍上海市旅游局“世博體驗之旅示范點”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與旅行社的對接合作;各酒店積極爭取納入上海世博會訂房體系,全市共有8家飯店加入世博局官方訂房系統,21家飯店納入上海市旅游局“長三角世博旅游接待推薦飯店”,5家飯店納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產品線路。在前期促銷和世博效應的雙重作用下,昆山旅游普遍迎來高峰。特別是世博會舉行的184天里,昆山僅三大古鎮就接待游客541.09萬人次,門票收入12338.0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7.6%和117.26%。
5、以“對接世博、提升旅游”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優化旅游環境。
一是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在各景區樹立大幅的全市旅游景點分布和交通示意圖,對全市旅游交通標識牌進行新一輪補充完善,旅游交通便利性進一步提高;新設一處旅游咨詢服務網點,結合各景區游客中心建設,覆蓋全市的旅游咨詢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設計制作了一批昆山特色旅游商品,設立了一批旅游商品銷售網點,旅游商品開發、分銷體系初具雛形;組建“世博旅游接待聯盟”,建立起優質高效的旅游接待聯動機制。
二是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面實施旅__業“雙十佳”評選,以量化標準引導企業優化服務,深化管理。全面完成17期覆蓋全行業10個類別的旅__業全員培訓計劃,成功舉辦旅游飯店技能大賽,全市導游(講解員)服務技能大賽和飯店員工英語服務技能大賽。今年以來,我市獲蘇州市明星導游員1人,優秀導游員1人,蘇州市旅游飯店服務技能大賽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金牌導游員3人,銀牌導游員5人,獲獎質量和人數在各縣市中處于。
三是旅游市場安全有序。多次組織專項聯合執法檢查,確保良好的市場秩序,確保全市未出現一起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訴。
旅游局工作報告第3篇
在XX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發表了工作報告。報告肯定了XX年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成就,指出了旅游業發展仍面臨嚴峻挑戰的現狀,并對XX-2017年全國旅游工作進行了規劃部署。
報告顯示,在旅游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XX年我國旅游業取得了階段性成就,實現平穩增長。預計國內旅游36億人次,增長10%;入境旅游1.28億人次,下降1%;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達到1.09億人次。全年旅游總收入約3.25萬億元,增長11%。
在此利好情況的同時,報告也指出旅游業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旅游市場秩序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有些地方旅游市場亂象叢生,甚至存在黑惡勢力的影響,人民群眾對此反應強烈。旅游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旅游廁所還達不到游客的要求,與國際標準還有很大差距,臟、亂、差的現象仍然存在。旅游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各級政府對旅游業的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財政、金融促進旅游產業的抓手不多。旅游涉外糾紛日益增加,旅游大外交格局還沒有形成。我國擁有龐大的入出境旅游市場規模,但還沒有相應的國際話語權。旅游管理體制不順,“小馬拉大車”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旅游部門和旅游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很低,遠遠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旅游基礎研究薄弱、旅游統計嚴重滯后、旅游人才支撐不足等問題也很突出。
對此,報告強調,必須創新工作方式,長、中、短期相結合,構建一套連貫、完整的工作思路,做到長遠有方向、中期有目標、近期有計劃、年度有方案,形成“謀劃長遠、規劃中期、計劃滾動、安排當年”的工作格局。
報告提出了XX-2017年旅游工作“515戰略”。在今后三年,我國旅游業發展要緊緊圍繞“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強國”5大目標,推出旅游10大行動,開展52項舉措,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旅游業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進程。10大行動包括:一、堅持問題導向,依法整治旅游市場秩序;二、堅決懲治旅游不文明行為,營造文明旅游大環境;三、強化底線思維,構筑旅游安全保障網;四、發動全國旅游建設管理大行動(旅游廁所革命),加強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五、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作用,創新旅游產業促進機制;六、大力開發新產品新業態,促進旅游消費轉型升級;七、打破地區藩籬,推進區域旅游一體化;八、開拓旅游外交,構建旅游對外開放新格局;九、深化旅游體制改革,為旅游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十、積極主動融入互聯網時代,用信息化武裝中國旅游業和社會管理。
另外,報告還提到對XX年旅游業發展的預期目標:國內旅游39.5億人次,增長10%;旅游入出境2.48億人次,增長4.6%,其中入境1.28億人次,與上年基本持平;出境1.2億人次,增長10%。國內旅游收入3.3萬億元,增長12%;國際旅游收入580億元,增長3%;旅游總收入3.66萬億元,增長11%。除入境旅游外,全面實現“xx”確定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