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鎮財源建設工作經驗交流發言
- 更新時間:2021-03-22 16:08:15
-
發言稿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鄉鎮財源建設工作經驗交流發言》,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鄉鎮財源建設工作經驗交流發言第1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鄉堅持“以發展經濟涵養財源,以培植財源壯大經濟”的工作思路,加快財源建設步伐。至6月底,完成區級稅收95萬元,其中國稅 34 萬元、地稅61萬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76.6%。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機制創新,促長足發展
一是以強化領導為主抓手。近年來,我鄉始終把財稅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成立了由書記任顧問、鄉長任組長的財稅征管小組;制訂了工作目標,明確了工作職責,形成了定期由分管領導在黨委擴大會議上匯報財稅工作的機制。由于領導重視,措施有力,實現了2010年財稅工作飛躍式發展。
二是以落實幫扶為著力點。我鄉堅持把幫扶企業發展壯大作為推進財源建設的重要途徑。實行重點企業黨政領導掛點制,建立企業聯系員制度,加強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系,及時為企業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扶助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增強創稅能力。涌現了一批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稅收貢獻多的骨干稅源企業,為全鄉的財稅發展增添了強大后勁。
三是以優惠政策為助推器。招商引稅競爭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當地政策是否優惠。近年來,我鄉審時度勢,制定出臺了《小碧鄉關于招商引稅優惠政策的意見》,對新引進的稅源企業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對財稅貢獻大的企業和引進稅源企業的有功人員給予重獎。去年西河勞務服務公司完成稅收95萬元,我鄉按激勵機制獎勵該公司6.8萬元。隨著優惠政策的兌現,招商引稅人員的工作熱情高漲,多家稅源企業紛紛進駐小碧,有力地推動了全鄉財源建設的快速發展。
二、突出工作創先,抓財源重點
一是樓宇經濟開先河。在一般人眼里,樓宇經濟是城市的“特產”,小碧卻扮演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角色。我鄉在辦公用房緊張的情況下,騰出財政所的第一層作為五家企業的辦公場所,免費搞好裝修,免費提供辦公設施,免費制作公司招牌。鄉黨委、政府的竭誠服務,使得“孔雀”無心再往東南飛,去年成功引進了西河勞務服務公司、泰鑫經貿有限公司和宇華經貿有限公司;今年又從冷水江引進了盛鴻貿易有限公司,從XX引進了宗申永紅貿易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年納稅額可望突破2000萬元,將為我鄉財源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招商引稅走捷徑。引稅的關鍵在于招商。小碧曾經是一片企業的空白地,近年來,我鄉把招商工作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制定招商政策、培養招商隊伍、改善招商環境、營造招商氛圍上勤動腦筋、狠下功夫,利用富余集體土地、閑置廠房,共引進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家、投資300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投資2000萬元的新型環保頁巖建材企業今年7月在“世博會”正式簽約。這批蓬勃興起的企業,為小碧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稅收,成為我鄉財源建設新的亮點。
三是本土企業重扶持。全鄉共有磚、瓦、灰、沙、石等小型建材企業100余家,以往都是不納稅的“建材企業土皇帝”。對這些小型建材企業,我們并沒有放任不管,而是從加強聯系和服務入手,及時為他們的生產經營排憂解難,顯示出鄉黨委政府的重視和關注。在今年稅收任務雙過半之前,盡管這些企業遭遇了雨季生產不利的局面,但業主們紛紛主動提前繳納了稅款。
三、注重環境創優,強征管力度
一是切實改善干部作風。制訂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改善干部工作作風的文件,鄉紀委、優化、財政等部門與企業搭建了信息平臺,發放服務監督卡。要求各部門為企業多服務、少干預,多幫扶、少收費,堅決打擊索、拿、卡、要之風。推行“一條龍服務”模式,從項目引進到建設由政府全程辦理相關手續,在全鄉營造了“敬商、幫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二是切實整治發展環境。建立優化發展環境考核獎懲和責任追究機制,明確村組和相關站所的工作責任。專門出臺了《小碧鄉關于治理“三強”行為的實施意見》,深入開展“三強”專項整治活動,三年來,治安拘留了損害發展環境的違法人員15人,全鄉發展環境日趨優化。
三是切實規范征管行為。加大稽查力度,聯合國、地兩個稅務部門對無證經營及偷漏稅款的企業采取強制措施,對不肯納稅的釘子戶予以堅決打擊。加大整頓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清繳欠稅、應收盡收”的工作方針,協助稅務部門對個體零散稅收進行清理整頓,嚴防稅源流失,確保財稅增收。
各位領導、同志們,盡管上半年我鄉的財源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下半年的工作任務仍很艱巨。我們一定嚴格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虛心學習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堅定信心,扎實工作,銳意進取,超額完成全年的財稅任務,為全區財源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鄉鎮財源建設工作經驗交流發言第2篇
鄉鎮財政收入是一個鄉鎮經濟發展的支柱。 加強鄉鎮財源建設是增加鄉鎮財政收入的主要途徑。特別是現在受新冠疫情影響,經濟發展緩慢,鄉鎮稅收銳減,有些鄉鎮只能依靠“轉移支付”過日子,更無力發展經濟和搞城鎮建設。針對這一情況,加強鄉鎮財源建設,增加鄉鎮財政收入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才能搞好鄉鎮財源建設呢?筆者就這一問題談談粗淺看法。
首先要轉變思想。作為鄉鎮財政底子薄,沒有幾家企業,能保吃飯就不錯。鄉鎮如果要搞活動或上項目,就得向上級要經費要資金,始終是沒有脫離“等、要、靠”的思維方式,而不是主動去思考如何搞創收,如何辦企業上項目,增加稅收,提高財政收入。這樣勢必造成鄉鎮經濟發展很慢甚至停滯不前。如此下去,越來越落后,更無發展后勁,造成惡性循環。作為鄉鎮政府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有超前思維,發展的理念,千方百計培植財源,抓產業,抓項目,鄉鎮經濟才能大發展,鄉鎮財政收入才能逐步提高。
其次要大力培植財源。培植財源是經濟發展基礎。鄉鎮政府要加大財源培植力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尋求新的財稅增長點。
1、要進一步抓產業抓項目。鄉鎮政府要堅持招商引資不動搖的理念,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大力開展全民招商,力爭項目快落實,快建設,早出效益。
2、要全力推進工業園(工業集聚區、旅游景區)建設。鄉鎮政府要堅持無工不富的理念,在攻堅克難中加大園區(景區)路、水、電等配套設施建設,為投資者提供良好投資環境。
3、要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結合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找準突破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如優質稻米、鮮切花等。
4、要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推動二三產業發展。鄉鎮政府要按照各自特色,充分做好特色小城鎮建設定位、規劃和建設。做好集貿市場、商場、餐飲等配套服務項目的建設。
5、要強化服務意識,鄉鎮政府要對招商引資項目采取資金扶持、政策傾斜、稅收獎勵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有潛力、有前景的產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轉變服務理念和方式,要把好的項目招進來,留得住,建設好,發展好才是目的。
第三強化財源管理。財源建設要堅持增收與管理并重,投入與產出相結合原則。
1、注重增收與管理關系,有了財源就有了收入,在抓收入同時還要抓好財源管理,管理跟上了就能促進收入增長。
2、注重投入與產出關系。財源能生財但不能只索取不投入,不搞涸澤而魚,要勇于創新,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
3、制訂財源建設發展規劃。財源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作為鄉鎮政府要有一個中長期發展規劃。
第四要加強稅收征管,鄉鎮政府要積極配合財稅部門搞好稅源臺賬,規范管理,確保各項稅收應收盡收。
總之鄉鎮財源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鄉鎮政府要充分發揮其職能,科學規劃,積極培植,規范管理,有效服務。鄉鎮財源才能健康成長,鄉鎮財政收入才能穩步增長。
鄉鎮財源建設工作經驗交流發言第3篇
財政是政府行政的物質基礎和杠桿。財政收入是一個地方經濟綜合實力的體現。加強財源建設是增加財政收入,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和社會公共服務能力的根本出路。加強財源建設,不單單是抓財政收入,其實質是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經濟工作指導思想上的一個重大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在經濟工作中,徹底改變只注重外延的擴大,盲目鋪新攤子的工作思路,轉到更加注重投入產出,講求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并以此制定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確定工作主攻方向。結合同和街道辦事處的實際,粗淺分析一下:
一、同和街道辦事處財源建設的現狀
1、同和街道辦事處財源建設處于一個關鍵時期
當前,同和的發展正處于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隨著經濟、環境、產業三大優勢的顯現和發揮,同和被推上各項工作引人注目的前臺位置,各級領導和同和群眾對這個小城市所希望的經濟發展速度、民眾富裕程度、城市美化程度、招商引資的基礎設施配套程度等,已遠遠超出對一個普通鄉鎮的常規要求,很自然地把同和放到更高層次上來看待。而目前同和的優勢和機遇,還面臨著許多的挑戰,譬如:如何在更大的基數上保持甚至提高發展速度,如何在快速發展中解決土地、資金等壓力等,因此,同和的發展處于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同和街道辦事處的財源建設也同樣處于十分關鍵的時期。
2、同和街道辦事處財源建設特點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同和街道辦事處財政實力大大增強,初步建立起與經濟地位基本適應的財政經濟體系。
從收入結構分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經濟發展拉動收入增長。連續多年經濟快速增長的帶動,部分主體稅種仍然保持較快增速。二是工業財源的主導地位日益穩固。在大力推進同和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戰略推動下,工業提供稅收所占比重有了很大提高。另外,隨著一批在建項目逐漸進入產出階段,工業稅源的主體地位將得到進一步強化。三是第三產業成為財源的又一增長極。隨著園區企業、職工的不斷增多,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進一步加速,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第三產業已成為財源的又一增長極。四是重點企業、重點工程對地方財政增收起到支撐作用。宏泰銅業、同和集團、TDK電子、三進電子、樂星空調、盛林電子、大東電子、城南電機,星華輪胎等42家規模以上企業稅收占整個工業稅收的70%以上,在同和財源收入中,它們的貢獻也達到了50%以上,可謂舉足輕重。
二、強化鄉鎮財源建設的幾點建議
結合同和財源建設的實際,要強化財源建設,做大財政“蛋糕”,其關鍵是要固本開源,在繼續鞏固現有財源的基礎上,加大后續財源的培植力度。其基本思路應是: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進一步強化基礎財源,鞏固壯大主導財源,積極培植新興后續財源,調整優化區域財源,繼續搞好替代財源,努力提高財源貢獻能力,努力形成一個結構比較合理、梯次比較分明、布局比較均衡、能確保上交上級任務、地方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適應并服務當地發展的高效的地方財源體系。因此,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強化工業興財、效益理財的觀念
一是要強化工業主體財源觀念。發展工業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工業是財稅之源,必須始終把發展工業作為發展經濟的“第一方略”,強化工業財源是“第一財源”的觀念,把主攻工業作為中心工作來抓。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工業作為支柱財源的地位都不會動搖。要牢牢抓住扶持本地企業和招商引資不動搖,同和的發展之路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同和集中精力發展鄉鎮企業,力促經濟起飛,產生了4家以同和集團為杰出代表的工業化“種子”,在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落后鄉鎮透射出第一縷工業的曙光。從引進第一家韓資企業三進電子,到新世紀初一大批國內外企業的入駐,基本完成了工業轉型,外向型企業成為工業經濟的頂梁柱,工業對城市化的帶動作用越來越突出。
二是要牢固樹立效益觀念,既要努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盈利水平,又要在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中重視質量,考慮效益,既要在收入上講求“效益”,又要在支出上講求“效益”。要加強支出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目前,在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同時,仍存在著資金浪費的現象。不少部門和單位“過緊日子”的思想淡薄,花錢大手大腳。今后要切實加強對支出的管理,要牢固樹立起支出與收益的“效益”觀念。
2、突出某一行業,某一群體,在非均衡發展上求財源
非均衡發展是區域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奧秘所在。同樣,我們在后續財源建設上也不可能“齊步走”。一要集中優勢產業建設財源。要優化資源配置,使各種要素向優勢產業集中,揚優成勢,構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支撐財源。例如,同和重點圍繞六大產業(汽車配件、電子、銅業、電鍍、家具、暖通)來配置資源,打造區域特色經濟,明村以輪胎產業、田莊以精密鑄造、仁兆蔬菜為基礎產業來配置資源,打造區域特色經濟。二是集中優勢企業建設財源。要大力扶持重點企業發展,壯大支柱財源。同和對宏泰銅業、TDK電子等具有支撐拉動作用的十大骨干企業,加強跟蹤服務,促其做大做強;對盛林電子、三進電子、城南電機等規模以上企業,通過全方位扶持,促其快速成長。三是集中扶持新上建設財源。加大對新辦企業和新上項目的扶持力度,重點搞好符合自身特點的優勢產業進行建設,確保取得重大突破。
3、在多元投入上求財源
一是向上爭資培財源。充分發揚“三動八路五爭取”的精神,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扶持,以優勢項目爭取資金,以政策扶持促進發展,力爭有更多的項目擠入市乃至省、國家的計劃盤子。二是對外引資培財源。抓住大好機遇,充分發揮各鄉鎮的區位、交通、資源、產業優勢,大力吸引外來資金,發展外向型經濟,培植長效財源。集中力量引進幾個“龍頭”,形成產業集群,培育“板塊財源”。同時,鼓勵企業開辟國際市場,開展國際業務,做大出口創匯“蛋糕”。三是啟動內資培財源。激活民間資本,壯大民營經濟總量和規模,提高民營經濟稅收占財政收入的份額。
4、培植新興主導財源,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第三產業所需投資少,勞動力容量大,對財政的貢獻率高,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第三產業在三產中所占比重的上升,其交納的營業稅逐漸成為地方財政的重要稅種,在地方財源建設中的地位進一步增強。目前我市鄉鎮第三產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十分低,與一些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對財政的貢獻也相對較少。因此,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既是優化產業結構的需要,也是培植地方財源的需要。必須把發展第三產業擺到突出位置,重點支持市場體系的建設,大力發展綜合性、專業性商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在這方面,外地有不少走出了很好的路子,如淄川的服裝市場、壽光的蔬菜市場、淄博的建材市場等,搞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起到了建一處市場,帶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增一份財力的重要作用。要進一步發展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附加值高的金融保險、交通運輸、信息咨詢、房地產、旅游服務、文化娛樂等行業,促進第三產業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使其逐步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5、積極培植地方后續財源,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
工業對財源的拉動作用決定了引進外資,發展外商投資企業重要作用,這是地方財源建設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市各鄉鎮在財源建設上的差距集中體現在這方面。因此,形勢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放開手腳,積極招商引資,大力興辦外資企業,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并加速發展創匯農業、創匯工業,以外資企業生財、以出口創匯生財。在引進外資過程中,要改變過去那種一味靠減免稅吸引外資的做法,把重點放在優化投資環境上。同時,加強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征管,防止收入流失。
加速發展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目前我市個體私營經濟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納稅額逐年增長,一些鄉鎮個體私營經濟納稅額已占當地財政收入的20%以上,但從面上情況看,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得還很不夠,來自這方面的財政收入所占比重還比較小,與發達地區差距更大。
搞好地方財源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只有樹立全局觀念,圍繞當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總體目標,轉變作風,扎實工作,一步一個腳印、鍥而不舍地抓下去,才能真正達到“財源通四海、事業達三江”的最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