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講話稿 > 發言稿 > 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經驗交流材料正文
          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更新時間:2021-03-22 16:45:20

          發言稿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經驗交流材料》,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第1篇

            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現就XX鄉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簡要匯報如下,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XX鄉位于XX縣南部,全鄉總面積201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總人口8566人。鄉境內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有XX紅七軍會師舊址、XXX抗日戰場遺址等紅色資源,有古樸濃郁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屬典型的山區農業生態旅游鄉。近年來,XX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做好農村人才開發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高度重視鄉土人才的開發和利用,初步建立了一支鄉土人才隊伍,使一批農村鄉土人才逐漸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和農民致富的“導航員”。

            

          一、主要作法

            

          1、組織調查摸底,把鄉村能人“挖”出來。

            

          為了把握鄉土人才總量及分布情況,鄉黨委組織人員深入到村組調查摸底工作。通過以村為單位的拉網式排查,經過群眾評議和支部審核,目前全鄉352名(其中村級鄉土人才220名;鄉級鄉土人才130名;縣級2名)鄉土人才的個人資料已全部分類建檔,輸入微機,建立了鄉土人才資源信息庫,為鄉土人才的技能共享搭建了平臺。

            

          2、建立聯系機制,把鄉土人才“扶”起來。

            

          堅持按照“黨管人才”原則,做好鄉土人才聯系引導工作。在全鄉建立了副科級以上領導聯系鄉土人才工作制度,每個領導至少聯系5名以上鄉土人才,對其進行跟蹤服務,主要為他們提供信息、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通過建立聯系制度,目前為鄉土人才和農戶提供致富信息30余條,建成XX村里根組20間標準化蠶房,引資建成XX糖廠,為鄉土人才解決了農產品經營銷售問題。

            

          3、強化教育培訓,使鄉土人才“強”起來。

            

          鄉黨委把鄉土人才的教育培養納入全鄉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加強鄉土人才的旅游管理、種養殖業等知識培訓。幾年來,我們一是開展以新理論、新信息、新技術為主的技能培訓。聘請縣內外專家,采取理論講授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了10余次鄉土人才培訓班。培訓內容涉及果樹栽培治理、病蟲害防治、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種桑養蠶、糖庶等,有200余名鄉土人才和3000余名群眾參加了培訓,既幫助他們解決了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又提高了他們理論技術水平。目前,全鄉有2人獲得《XX省鄉土人才高級培訓旅游開發班培訓合格證》證書,通過培訓取得“農家樂”接待資格的有75人,有資格培育小蠶的有3人。二是通過舉辦現場科技咨詢,播放科技錄像、發放技術資料、解答疑難問題等途徑推廣實用科技知識,為鄉土人才上生動有趣的“科技課”。三是組織外出“取經”。鄉黨委多次組織鄉土人才到縣外學習先進的農家樂接待、種養殖業等技術,既增長了才干,又拓寬了視野。2010年初至今,共組織80名鄉土人才外出參觀學習4次。

            

          4、創新激勵機制,使鄉土人才“活”起來。

            

          鄉黨委一是大膽啟用優秀鄉土人才。目前在農村村組干部配備上啟用鄉土人才達65人,使其成為農村產業發展的帶頭人。二是表彰獎勵。以此來激發鄉土人才在農村中爭相學科技、用技術、創大業的熱潮,起到“培養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的人才效應,為加快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步伐,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2009年鄉黨委政府為全鄉涌現出的30名優秀鄉土人才進行了表彰獎勵。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優化了黨員隊伍結構。近幾年來,全鄉共重點培養鄉土人才入黨積極分子40多名,20名政治素質高、“雙帶”能力強的鄉土人才被發展成黨員,15名入選村兩委班子,其中5名擔任了黨支部書記,5名擔任了村委會主任,改善了黨員隊伍結構,解決了村干部后繼乏人的難題。

            

          二是增強了村級班子發展經濟的能力。通過實施以“把能致富、品德優、熱愛村級事業的鄉土人才培養成入黨積極分子,把入黨積極分子鄉土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黨員鄉土人才培養成村干部”為主要內容的“三培養”工程,有經濟頭腦、有發展本領的優秀鄉土人才被選進村“兩委”班子,有效地改善了黨員隊伍的年齡結構和智能結構,增強了村級班子的發展能力。

            

          三是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鄉黨委通過對鄉土人才政治上激勵、能力上培養、發展上支持,激發了他們干事創業的活力。同時,通過開展鄉土人才與困難群眾對話會,引導他們把自己的致富技術、致富門路傳授給群眾,為群眾提供信息、技術等服務,帶動了全鄉農村經濟發展。全鄉涌現出像種桑養蠶大戶黃研思、農家樂接待大戶姚舉福、個體工商經營戶蘭大儼、酸梅酒加工大戶黃大武、私人企業主姚便恒等鄉土人才經濟大戶,他們年收入達到萬元以上。農村鄉土人才經濟大戶的迅速崛起,不僅使自己迅速富裕起來,而且帶動了周圍群眾打破傳統觀念,積極調結構、興產業,形成了一戶帶動一組,一村帶動一片的產業結構調整喜人局面,全鄉初步形成了以農家樂接待、種養殖、蠶桑、糖蔗等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鄉實現甘蔗種植5900畝,成為XX縣甘蔗種植第一大鄉,種桑養蠶2100畝,成為XX縣桑蠶種養第二大鄉,農家樂接待發展到48家。

            

          三、幾點體會及建議

            

          1、健全管理機制,在嚴格管理上下功夫。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在管理。要在認真總結過去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根據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的實際,建立健全一套組織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機制。組織管理應主要側重于組織、協調、引導,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網絡,形成以縣組織、人事部門管理為重點,以鄉(鎮)黨委、村黨支部抓落實的管理形式。同時,要加強制度管理,健全選拔機制,實行動態管理。自我管理應以組建專業協會等形式,加強鄉土人才相互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使目前鄉土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對緊密型群體轉變,提升管理水平。

            

          2、健全培育機制,在精心培育上做文章。培訓方式上要整合各部門培訓資源。一是要搞好集中培訓,著力輔導提高。每年定期組織鄉土人才集中培訓,進行政策、實用科技知識培訓,提高素養。二是要開闊視野,著力促進提高。一方面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鄉土人才走出家門,到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參觀學習,啟迪思維,開闊視野。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傳播新技術、新知識,加快鄉土人才知識更新步伐;另一方面,通過采取組織鄉土人才區域之間的巡回報告團等形式,既介紹自己的先進經驗,又學習其他鄉土人才的成功做法,促進鄉土人才之間相互提高。

            

          3、健全激勵機制,在促進效果上求突破。要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鄉土人才發揮積極作用。一是政治上激勵。一方面,在生產信息、生產用地、生產資金、生產品種、生產技術等方面給予政策、資金和技術傾斜和扶持,幫助鄉土人才把產業做強做大,逐步形成規模;另一方面,重點培養年紀輕、技術素質較高的鄉土人才,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干部隊伍之中,為鄉土人才作用的發揮搭建舞臺,提供用武之地。二是榮譽上激勵。積極開展鄉土人才各種創評活動,樹立好典型,大張旗鼓地宣傳鄉土人才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加大對優秀鄉土人才的獎勵表彰力度,擴大農村人才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三是待遇上激勵。建立鄉土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制度,把鄉土人才的選拔同其職稱評定結合,并落實相應的待遇,增強其責任感。

            

          我鄉在鄉土人才開發工作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和全市其它兄弟鄉鎮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本次全市人才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樹立“以人為本”理念,積極轉變職能,以服務“三農”為目的,積極探索新形式下“服務農業、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的新路子,著力培養一支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鄉土人才隊伍而不懈努力。 

          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第2篇

          近幾年來,我們通過不斷完善機制,狠抓落實到位,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促進鄉土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充分發揮這支隊伍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上,收到明顯的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管理機制,全面規范隊伍建設

          1、實行動態管理。為了管活管好這支隊伍,我們對縣、鄉級優秀鄉土人才實行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具體做法是:制定發展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并簽訂目標責任狀,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考察了解,掌握他們依靠科技創業、帶領群眾致富情況。在此基礎上、縣、鄉(鎮)根據考察結果,對重點管理的優秀鄉土人才適時進行調整充實,優勝劣汰。20__年以來,全縣管理的優秀鄉土人才就有21名因目標未達到等原因,而被淘汰,不再作為重點管理對象。通過這種管理辦法,使優秀鄉土人才感到既有動力,又有壓力,促進整支隊伍健康發展。到目前為止,全縣各級重點管理的優秀鄉土人才就有150余名。這支隊伍中既有從事種植、養植、加工業的,也有從事流通營銷的,以及各類能工巧匠,可謂門類齊全。

          2、健全管理網絡。幾年來,我們經過努力,已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管理網絡,形成了以縣組織、人事、涉農等部門共同管、鄉(鎮)黨委具體管、村黨支部協助管的管理格局。組織部門發揮牽頭作用、鄉土人才所在鄉、村擔負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負責,互相協作,齊抓共管。同時,先后組建了32個鄉土人才協會或聯誼會,實行例會制度,定期傳遞信息,交流經驗,使鄉土人才隊伍由松散型向相對緊密型轉變。

          3、加強教育培訓。一是集中培訓。充分發揮遠教網絡和縣、鄉黨校等陣地的作用,通過組織觀看電教片、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對鄉土人才進行培訓。20__年以來,縣、鄉二級先后組織舉辦各類鄉土人才培訓班60余次,培訓4100人次。二是基地示范。通過各類科技示范服務基地,做給鄉土人才看,帶著鄉土人才干。如小渡口農康公司創辦的農村黨員實用技術示范服務基地,去年培訓了鄉土人才210人次。三是巡回輔導。組織農、林、水以及到各鄉鎮、村為鄉土人才提供技術咨詢和輔導。四是外派交流。組織鄉土人才走出家門,到科技部門和高等院校進修,到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參觀學習,啟迪思維,開闊視野。邀請學者、專家傳經送寶。小渡口、甘溪灘把湖南農業大學專家教授請來為鄉土人才講課、作技術輔導報告,并建立了經常性的技術咨詢聯系,重點幫助鄉土人才提高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水平。五是鼓勵自學。積極引導鄉土人才參加農函大學習,先后有1200余名鄉土人才取得“綠色證書”;還有一大批鄉土人才通過自學,取得了大學本、專科學歷,使鄉土人才的整體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完善扶助機制,促進隊伍發展壯大

          為了壯大鄉土人才隊伍,縣委組織部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了《關于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農村實用人才星級評選辦法》。不斷加大幫扶力度,實實在在為鄉土人才解決一些問題。

          1、政策上傾斜。為了使鄉土人才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并在政策上得到體現,我們對鄉土人才實行“五優先”措施,即:優先解決生產用地、優先解決資金、優先供應新品種、優先提供新技術、優先提供新信息,為鄉土人才發揮作用搭好舞臺,提供用武之地。如甘溪灘鎮為促進三元雜交豬的發展,推出本鎮品牌產品,將縣中豬、小豬賒銷給鄉土人才,使三元雜交豬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逐步成為當地養殖支柱產業。

          2、技術上扶持。為了能及時幫助鄉土人才解決在生產、經營中碰到的技術難題,我們組織農業專家、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與鄉土人才結對幫扶,這樣不僅為鄉土人才解決了技術難題,同時也為專家、學科帶頭人提供了實踐場所,真正做到優勢互補。另外組織人員定期編發科技簡報和技術資料,免費贈送給鄉土人才。

          3、資金上支持。我們一方面積極爭取農村金融部門對鄉土人才的支持,使農業小額貸款向鄉土人才傾斜。另一方面我們采取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扶助鄉土人才進行特色農業開發。有的地方還成立了鄉土人才互助會,采取各種形式籌集資金互幫互助。

          4、精神上激勵。幾年來,我們一直利用廣播、電視、交通頻道等宣傳輿論工具,大張旗鼓地宣傳鄉土人才的先進事跡。縣電視臺專門開辟了《鄉土人才事跡宣傳專欄》和《鄉土人才訪談錄》。縣遠教辦組織拍攝了反映鄉土人才事跡和介紹養技術的專題片發放到各鄉鎮播放,在群眾中引起較大影響;同時,各地還加大了對鄉土人才的獎勵力度,表彰了一大批優秀鄉土人才,不少鄉土人才受到省委、市委表彰,有的還被評為全省勞動模范。在村級組織建設中,我們注重對鄉土人才的培養,把符合條件的優先發展入黨、優先選拔為村干部,使鄉土人才真正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重視,也激發了鄉土人才的創業熱情。

          三、完善引導機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充分發揮鄉土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鄉土人才普遍具有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和技術專長,他們運用自身所掌握本領,在種植、養殖、加工等某個領域里獲得成功,取得良好的效果,他們在群眾中的典型示范作用是最現實、最生動、最具有說服力的。為此,我們把鄉土人才作為“群眾不會干”轉為“帶著群眾干”的最佳結合點和突破口,在全縣農村廣泛開展鄉土人才與困難群眾的“定崗之責,聯戶幫帶”活動。據統計,全縣千余名在經營上卓有成就的鄉土人才結對幫扶3000余戶困難群眾,通過幾年努力,使他們初步擺脫了生產、生活困境,有的還走上了致富之路。

          2、運用“公司 農戶 協會”形式,充分發揮鄉土人才規模經營的主導作用。全縣各地積極探索,充分發揮鄉土人才規模經營的主導作用,引導鄉土人才組建公司,運用“公司 農戶 協會”的形式,采取提供種苗、提供技術、回收產品的辦法,吸引廣大農戶加入鄉土人才所從事的產業中,從而不僅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帶領一方百姓致富,而且使鄉土人才自身的產業也得到不斷壯大,產生了規模效益。目前,我縣已涌現一大批優秀鄉土人才,如“葡萄大王”王先榮、“蜂蜜大王”于惜春、“規模養殖明星”宋小平、“科技大戶”張建昌,他們的發展壯大,既帶領了一大批農民群眾走上了致富之路,又使我縣的特色農業走上了規模經營的軌道,形成一鄉一品、一村一品、一戶一品的特色農業。全縣形成了一批糧、棉、魚、豬、果、茶等優質商品基地,太青茶葉、北王鳙魚、惜春蜂蜜、雙龍西瓜、巨峰葡萄遠銷省內外等。

          3、采取重點扶持策略,充分發揮鄉土人才在促進農業生產化的主力軍作用。我們把一些有發展前途的項目作為重點夫持對象,主動促成鄉土人才積極參與這些重點項目的開發經營、引導他們把視野跳出“農門”,向大市場、大產業方面轉變,不斷把產業做大做強,通過對他們重點項目的大力扶持,使之向農業產業化發展。目前,全縣一批以鄉土人才為龍頭的產業鏈、經營鏈已初步形成,并逐步拉大,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全面促進了各地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第3篇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按照全市人才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確定和諧發展這一主線,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重點抓好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加大人事人才服務,推動人才的合理配置,為構建和諧社會,富民強市提供服務,現就今年人才工作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進一步深化機關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實加強干部隊伍管理,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事人才保障。一是做好年度考核工作。圓滿完成了2010年年度考核工作,共為全市干部職工19627人辦理了考核審批手續,其中優秀2700人,不合格1人,不定等次180人,并依據豫紀發〔2000〕25號文件精神對考核不稱職(不合格)1人作出了降級、降低工資的處理意見。二是做好公開招錄工作。堅持“凡進必考”,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做好省公務員招錄報名資格審查和面試資格確認工作;

          通過面試為市政法委選調工作人員10人;

          公開招聘150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最終131名進入政審階段。三是全面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市378家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工作,共涉及人員14673人,其中,已有205家事業單位9657人完成崗位聘用工作。

            二、切實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管理。

            認真落實專業技術人員各項政策,做好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審、聘任把關、專業技術人員信息庫的修改完善、各級各類證書的審核發放等工作。一是及時辦理職稱證書。經認真核查,全年共辦理職稱證書832人,其中初級471人,中級256人,高級105人。二是做好職業資格考試報名工作。全年完成201人執業(職業)資格或職業水平的考試報名工作,其中經濟157人,審計7人,統計9人,注冊安全工程師2人,一級建造師3人,企業法律顧問3人,招標師3人,注冊資產評估師1人,執業藥師16人,全部通過鄭州市人事考試中心資格審查。三是做好工人技術等級報名考試工作。圓滿完成36個技術工種775人技術工人等級考試的報名、培訓、考試及考試合格人員的發證、信息錄入工作。

            三、進一步提升人事人才服務水平

          一是做好人事代理工作。人事代理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的一項新工作,它實現了人事管理權和使用權的分離,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動。認真貫徹落實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相關政策,制定詳細的報到指南,全年共接受報到大中專畢業生732人。鑒證聘用合同320人。新增企業人事代理3340人,全市企業干部檔案基本實現了全員人事代理。二是加強聘干人員管理,做好合同鑒證工作。按照上級對聘干人員的管理規定,今年,我們對歷年來聘干人員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登記,對所有聘干人員的聘用合同期限進行了確定,加強對續簽合同的管理。全年共鑒證合同320人。三是做好基層大學生管理服務工作。共為23名“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和240名“進社區、服務農村”學生按時發放各項補貼,對2011年服務期滿高校畢業生進行考核。

            四、認真開發農村實用人才我市農村人才資源比較缺乏,為了促使更多的仁人志士投身農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我局采取以下措施加快農村人才資源的開發:一是協助各鄉鎮建立了鄉土人才市場管理體系,成立了農村人才服務站。這些服務站和服務點在吸引農業人才服務農業生產和招商引資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農村人才資源的潛力得到了挖掘。二是協助市委組織部著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實施農村優秀人才選拔工作,建立農村優秀實用人才儲備庫,為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三是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調查工作,以梨河,新村,八千等三個鄉鎮為試點進行農村實用人才統計調查,全面了解我市農村實用人才資源情況,為進一步開發農村人才資源打下堅實基礎。

            五、加強培訓管理,提升城鄉勞動力就業技能

          依托xx市技工學校和8家定點培訓機構,堅持初級培訓抓引導、中級培訓抓技能、高級培訓抓創業,分級分類多渠道實施技能培訓,積極推廣訂單、定向、定崗培訓機制,扎實開展各類免費職業培訓,努力緩解企業“用工荒”、“技工荒”難題。一是澄清培訓底子。組織精干力量深入村組、社區,摸清全市農村剩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新生勞動力等人員技能情況,建立工作臺賬,為搞好培訓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加強動態管理。為確保培訓質量,我們加強了對培訓機構招生政策、專業設置、培訓質量、技能考核等方面的指導和管理,和財政部門共同對培訓機構開展定期不定期的聯合檢查。按照誰培訓誰安置的原則,培訓機構在培訓的同時,要積極開發就業崗位,保證勞動力適時得到安置,真正做到培訓一批、合格一批、安置一批。三是大力開展校企聯合培訓。積極引導具備條件的學校“走出去”,如xx市中等專業學校與河南機電職業學院、xx電子工業學校與鄭州工業貿易職業學院、xx市技工學校與雛鷹集團,開展高校聯合、校企聯合,建立培訓實訓基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實現了雙贏局面。截止目前,共完成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前培訓16927人、技能培訓11202人,完成新生勞動力培訓2657人、再就業培訓1500人,引導企業完成在職職工培訓3521人,開展創業培訓12期360人次。

            

          【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相關的文章

          網站使用說明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成av人在片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小说区亚洲自拍另类|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国产99在线|亚洲|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www.亚洲日本|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国产亚洲精aa在线看|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